【作品介绍】 (4)帝女:可能指尧、舜的女儿。仪狄:人名。晋张华《博物志》称系禹时人,善造酒。,从诗本身来看,前者证据不足,仅凭姓氏难以论定主人公身份。况且,诗序本就是汉儒以“比兴”解诗的产物,其对诗旨的解释时有牵强附会之处。但后说似乎又过于主观。按近人郭沫若《甲骨文研究》云:“桑中即桑林所在之地,上宫即祀桑之祠,士女于此合欢。”又云:“其祀桑林时事,余以为《鄘风》中之《桑中》所咏者,是也。”孙作云亦有同样的见解。鲍昌《风诗名篇新解》推衍郭氏之说,认为上古蛮荒时期人们都奉祀农神、生殖神,“以为人间的男女交合可以促进万物的繁殖,因此在许多祀奉农神的祭典中,都伴随有群婚性的男女欢会”,“郑、卫之地仍存上古遗俗,凡仲春、夏祭、秋祭之际男女合欢,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之仪式”,“《桑中》诗所描写的,正是古代此类风俗的孑遗”,“决不能简单斥之为‘淫乱’”。这种文化人类学的解释,可以说是很中肯綮的。
【作品介绍】 【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】清河,县名,现河北清河。张君梦得,张梦得,字怀民,苏轼友人。齐安,宋代黄冈为黄州齐按郡,因称。谪,贬官。居,居住。,与容若词中别的“谢娘”不同,这里的谢娘是实指东晋才女谢道韫,引的是《世说新语-言语》中谢道韫咏柳絮的故事。据载:“谢安见雪因风而起,兴起,便问子侄辈,此物何物可比之?有答之:“撒盐空中差可拟。”谢安摇头不语。谢道韫对曰:“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”谢安激赏。
【作品介绍】 ⑴春漏促——春夜滴漏声急促。⑵金烬——灯烛燃后的余灰。⑶娇娆——形容美丽妩媚。这里指代美女。一作“娇饶”。⑷“寻旧”曲——寻求往日与情人共赏的曲调。⑸“远山”句——眉黛如远山翠绿。《西京杂记》:“文君姣好,眉色如望远山,脸际常若芙蓉。”,诗有诗眼,文也有文眼,尤其是立论文章,这篇文章开宗明义即亮出了“文眼”:“天下有大勇者,卒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,此其所挟持者甚大,而其志甚远也。”这句话凝结了青年苏轼对世事人生波折的经验,有意无意之中为以后的奋斗撰写了座右铭。苏轼当年,屡遭贬谪,正是以忍为大德,才造就一个词、文、诗、书、画多方面的全才;也正由于此,才为宋代文坛上开创了独具一格的豪放派。因此可以说,作者明写留侯之忍,实际上是以古喻今,告诫自己不能锋芒太露,面对复杂人生只有以忍才能成就大业。
【作品介绍】 ①来禽:果名,即林檎,俗名花红,北方称沙果。,下片先追忆昭阳受宠,后写现实中魂梦已断,不堪回首。最后写其长夜难度的痛苦。全词表现了对陈皇后的无限同情,其实,也隐含着对被侮辱和被损害者的同情。
【作品介绍】 ⑺“父执”词出《礼记·曲礼》:“见父之执。”意即父亲的执友。执是接的借字,接友,即常相接近之友。,此词借景抒情。上片写景。东塘杨柳,春波细流,红窗睡起,枝上鸣鸠,山压翠眉,鬓角生秋。下片抒情。时临玉管,或试琼瓯,醒时题恨,醉时便休。“明朝落花归鸿尽,细雨春寒闭小楼”既为全词添姿生色,又在有意无意之间微露惜春之意。通篇工丽精巧,委婉含蓄,极有情致。
【作品介绍】 【】 ①司谏:即高若讷,字敏之,榆次人。司谏掌规谏讽谕,负责向皇帝提批评意见。足下:古人书信中对同辈的敬称。 ②随州:州治在今湖北省随县。欧阳修四岁丧父,叔父晔时任随州推官,修随母郑氏前往投靠,即落户于随州。 ③朱与人接:没有跟社会上的人接触交往。宋舍人兄弟:指宋庠、宋祁兄弟。宋庠后官至宰相,当时任起居舍人,故称二人为“舍人兄弟”。宋祁,官至工部尚书,后与欧阳修合修《新唐书》。叶道卿:即叶清臣,道卿为字,时任太常丞。他关心民生疾苦,不避权贵。郑天休,即郑戬,天休为字,后官至吏部侍郎、枢密副使。以上四人都是天圣二年与高若讷为同榜进士。 ④厕其间:列名于诸人中间。 ⑤更:经历。 ⑥御史里行:唐宋时官名,高若讷在任司谏前,曾任监察御史里行、殿中侍御史里行。尹师鲁:即尹洙,师鲁为字,河南府(今洛阳)人。与范仲淹、欧阳修友善,官至起居舍人,直龙图阁。欧阳修称其“为文章简而有法,博学强记,通知古今。”(《尹师鲁墓志铭》) ⑦言事之官:即谏官。俯仰:不讲是非,随人进退。 ⑧侃然正色:刚正严肃。 ⑨疑:猜想。 ⑩推其实迹而较之:考察实际行为,并跟你的言论相比较、相对照。 11、范希文:即范仲淹,希文为字,吴县(今苏州)人,北宋著名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文学家。安道:即余靖,安道为字,曲江(今属广东)人,以直谏著名,时任右正言。因对范仲淹被贬事有看法,直言上谏,结果与尹洙、欧阳修同时被贬。后官至工邵尚书。诋诮:诽诱讽刺。 12、本末:本指树木的根与梢,此处喻能分清主次。 13、非辜:无罪。 14、不才:不称职。 15、闵:同悯,怜悯,同情,原谅。 16、毁:诋毁,攻击。 17、不逮:不如,不及。文:文饰、掩盖。贼:败类。 18、大理寺丞:司法官。前行员外郎:吏部员外郎。待制:皇帝的顾问称天章阁待制。据《范文正公集·年谱》载:范仲淹于宋仁宗天圣二年(1024)至六年为大理寺丞,景祐二年(1035)提升为尚书吏部员外郎、天章阁待制,权知开封府,十余年内共升了十五阶,可见其贤能超群。 19、作待制日:景祐二年二月范由苏州知府升迁为吏部员外郎、天章阁待制。同年十一月,因言事为吕夷简所忌,调任开封知府。 20、班行:指同一朝臣的班次、行列,即同僚。 21、耳目之官:谏官为皇帝的耳目,因其负责监督、纠察官吏。 22、忤意:违背个人意志。 23、萧望之:字长倩,山东兰陵人,汉宣帝时任太子太傅,元帝时任宰相,颇有政绩,因反对宦官专政,被弘恭、石显诬陷下狱,鸩杀。王章,字仲卿,钜平人,汉元帝时任左曹中郎将,因反对石显而被罢官;成帝时任谏议大夫、京兆尹,因反对外戚王凤专权,被害死于狱中。 24、今皇帝:指宋仁宗赵祯。 25、曹修古:字述之,曾任监察御史、殿中侍御史和尚书刑部员外郎。宋仁宗初即位时,刘太后临朝,权幸用事,因劾奏太后被贬官后卒。仁宗亲政,“帝思修古忠,特赠右谏议大夫,赐其家钱二十万”(《宋史》本传)。刘越:字子长,官至秘书丞,亦因触犯刘太后而被贬,仁宗亲政时,刘已死,追赠右司谏,赐其家钱十万。孔道辅:字原鲁,山东曲阜人,官至御史中丞,与范仲淹一起谏阻废郭皇后被贬,至景祐二年(1035)起用为龙图阁直学士。 26、“前日”句:《宋史纪事本末·庆历党议》载:“御史韩缜希夷简旨,请以仲港朋党榜朝堂,戒百官越职言事者,从之。”实际是采用强制手段,封住百官之口。 27、安道贬官;余靖因反对贬谪范仲淹而由集贤校理贬为筠州酒税。 28、他人:指余靖等。 29、“《春秋》”二句:《春秋》笔法,责备贤者很严。 30、区区:此处是诚恳的意思。 31、朋邪之人:跟奸邪小人结为朋党的人。 32、一效:一桩功劳。 33、不尽所怀: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。区区:此处是自谦词,即微不足道的意见。 34、伏惟:敬词,意为俯伏而思。幸察;希望能体察。 35、不宣:古人书信结束时的套语,即言不尽意,多用于平辈。 【】 我叩头致敬向司谏足下陈述自己的意见。我十七岁时,家住在随州,看到天圣二年的进士及第榜,方才知道您的姓名。那时,我年纪轻,没有跟社会上的人接触交往,又居住在离京城很远的地方,只听说宋舍人兄弟和叶道卿、郑天休等几个人,因为文章好而大有名声,所以人们认为那年考试真正得了人才。但是,您虽列名于诸人中间,却独独没有卓异而值得称道的成绩;我固然产生怀疑,不知您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。 这以后的十一年间,我曾两次到达京城。您已经当上御史里行,但我尚未有机会见您一面,只是常常向我的朋友尹师鲁打听您是否贤良。而尹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,是有君子修养的人啊。 但我还是怀疑。那正真的人,是不可屈服的;那有学问的人,是必定能明辨是非的。凭借不可屈服的气节,又有能辨清是非的聪明,并担任谏官,却不讲是非,随人进退,常默默不言,和一般人没有区别,这难道果真是个贤人吗?这不能让我不怀疑啊。 自从您担任谏官以来,我才开始认识您。您刚正严肃,论述前代的事情,清清楚楚,十分动听,褒扬对的,贬斥错的,毫无谬误。啊!把这种言论向大家公布,谁能不爱慕呢?即使是我,也曾猜想您是一位真正的君子呢。 这就是说,我从听到您的名字到跟您相识,前后共十四年,曾三度怀疑过。现今,考察实际行为,并跟你的言论相比较、相对照,然后可以知道您决不是一个君子。 前几天,范希文被贬官后,我和您在余安道家中见面,您诽谤讽刺范希文的为人。我刚听到这些话时,怀疑是开玩笑的话,等到见到尹师鲁后,他也说您非常反对范希文的所作所为,然后我的怀疑才根本解决。范希文平时性情刚正,好学不倦,博通古今,他在朝办事能分清主次,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;如今又因为评论政事触犯宰相而得了罪。您既不能为他辨明无罪,又畏惧有识之士责备自己,便跟着别人诽谤诋毁他,认为应当贬谪这就太奇怪了。 人的性格,有的刚毅果断,有的庸懦软弱,这是承受着先天的秉赋,不能勉强(硬使其改变的);即使是圣人也不拿别人根本不能办的事来责令他一定要办到。如今,您家中有老母,自己又爱惜官位,惧怕饥寒而顾恋利禄,不敢碰一碰宰相而惟恐引来刑罚灾祸,这也是一般庸人的常情。(您如此做),不过是当一个不称职的谏官罢了。即使朝廷上的君子们,也会怜悯原谅您是不能做,而决不会责令您必定要去办这种根本不能办的事。可是如今您却不是这种情况,反而昂然气盛,自呜得意,一点也没有惭愧和畏惧的心情,并且任意诋毁范希文贤良的品德,认为应当贬谪;大概是为了掩饰自己不能直言进谏的过错吧。有力量而不敢去做,这连一般愚庸之人都赶不上;却运用小聪明来文饰自己的过错,这真是君子申的败类啊。 况且,范希文果真不贤良吗?近三四年来,他从大理寺丞升迁为吏部员外郎;他担任天章阁待制时,每天当皇帝顾问便于皇帝谘询.现在同僚中没有能跟他相比的。难道是天子突然重用不贤的人吗?如天子把不贤的人当做贤良的人,是你们未能尽到使天子耳目聪明的责任。您身为司谏官,是天子的耳目之官,当他突然受重用时,为什么不进一次言向天子辨明他是不贤的,反而默默地一言不发,等到他失败了,然后才跟随别人来诽谤他呢? 如果范希文果真是贤良的,那么,如今天子和宰相因为违背自己的意志而驱逐贤人,您不应该不讲话。如此看来,那么您认为范希文贤良,也免不了受责备;您认为他不贤,也免不了受责备。大约您的罪过就在于一直沉默不言啊。 从前,汉朝曾杀害萧望之和王章,估计当时的议论,必然不肯公开承认是杀害贤臣,而且一定将(杀害萧、王二人的)石显、王凤当作忠臣,认为萧望之和王章是由予不贤而被定罪的。现在,您看石显、王凤果真是忠臣吗?萧望之和王章果真不是贤臣吗?当时也有谏官,必然不肯说自己由于畏惧灾祸而不敢进谏,也必然会说萧、王该杀而不值得进谏。现在,您看萧、王果真该杀吗?这只能欺骗当时的人,而决不能欺骗后世的人啊。如今,您又想欺骗现在的人,却不害怕后世的人是不能欺骗的吗?何况,现在的人也决不可欺啊! 我以为当今的皇帝即位以来,选拔任用谏官,容纳各种议论和意见,像曹修古和刘越虽然死了还受到表彰奖励;当今的范希文和孔道辅也都是从谏官的位子上提拔上来的。您有幸生在这种时代,遇上能如此虚心纳谏的圣明君主,还不敢讲话,这是为什么呢?前天,又听说御史台在朝堂上张榜公布范希文的朋党,警告百官不能越职议论此事,这样看来,能讲话的只有谏官了。 如果您又不讲话,这样天下就没有能讲话的人了。(古诗百科)您身处谏官之位而不讲话,就应当离开这个职位,不要妨碍能担任这个职位的其他人啊。昨天,余安道因议论此事被贬官,尹师鲁也因此事在待罪等候处理,您倒还能厚着脸皮见士大夫,进出朝廷号称谏官,这是您不再知道人间还有什么叫做羞耻的事情了!所可惜的是,圣朝发生重要政事,谏官不(挺身而出)讲话,反而叫其他人讲话,将来写在历史书上,以后成为朝廷的耻辱,就是由于您的缘故啊。 《春秋》笔法,对贤者的责备是很严的。现在我仍然诚恳地希望您出来讲话,是不忍心便与您断绝关系,而不以贤者的标准来严格要求您。如果您依然认为范希文不贤而应当驱逐,那么我今天这样说,就是跟奸邪小人结为朋党的人了。您可以直接把这封信交到朝堂上去,让朝廷指正我的罪名而诛杀我,使天下的人都明白地知道范希文应当被驱逐,那倒也是谏官的一桩功劳呢。 前天,您在余安道家中,叫我前去讨论范希文的事,当时在坐有其他客人,我不能尽情发表看法,所以写此信陈述微不足道的意见,敬希体察,言不尽意。欧阳修多多拜上。,第三段又以“呜呼曼卿”领起,正是欲将一腔心事都说与亡友来听。这一段,以“奈何”为界是两层意思。“奈何”之前的几句是接着上一段说,仍是说“生而为英,死而为灵”。“奈何”以下,笔锋陡转,“荒烟野蔓”数句将一幅荒冢凄凉景象刻画得淋漓尽致,不由人不起“古今将相在何方?荒冢一堆草没了”之悲。两层意思之间,一客一主,前一层只是引起,只是为了反衬,后一层才是重点,也是全篇的核心。
【作品介绍】 当年在岐王宅里,常常见到你的演出, 在崔九堂前,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,欣赏到你的文采。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,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。,古时旅客为了安全,一般都是“未晚先投宿,鸡鸣早看天”。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,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。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。“鸡声茅店月”,把旅人住在茅店里,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,看见天上有月,就收拾行装,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。
【作品介绍】 ⑦骊湎:连绵不绝。巾,古冠之一种。以葛、缣制成,横著额上。,这首诗还有一个写作特点是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动词的片语,这些片语是 罩云、喷雨、低飞、斜足、泫从、起溜、濛柳、含吹。这八个词把雨写活了,就好像是施雨龙王、推云童子、布风婆婆等天神在天上操控的那样。现在有些人不相信有神的存在,认为下雨是自然现象,其实就笔者个人在很浅的层次上所见,所谓的“自然”其实是不存在的,神在控制着一切。请各位读者权且相信有施雨龙王、推云童子、布风婆婆等天神的存在,并重新读一下这首诗,可能您会发现对诗的意境的理解和您刚开始读的时候不一样了。也许您会发现,万事万物在唐太宗的笔下都是活的,都是有生命的。也就是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的形式描写出来了。
【作品介绍】 [44]蜉(fú)蝣:一种昆虫,夏秋之交生于水边,生命短暂,仅数小时。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。,诗人首联扣题,抒情写景:“高楼”,指咸阳城西楼,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,汉时称长安,秦汉两朝在此建都。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,即唐京师长安。咸阳旧城隔渭水与长安相望;“蒹葭”,即芦荻(蒹,荻;葭,芦),暗用《诗经·国风·秦风·蒹葭》的诗意,表思念心绪;“汀洲”,水边之地为汀、水中之地为洲,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。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,向南望去,远处烟笼蒹葭,雾罩杨柳,很像长江中的汀洲。诗人游宦长安,远离家乡,一旦登临,思乡之情涌上心头。蒹葭杨柳,居然略类江南。万里之愁,正以乡思为始:“一上”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,“万里”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,一个“愁”字,奠定了全诗的基调。笔触低沉,景致凄迷,触景生情,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,意远而势雄。
【作品介绍】 碧波浩渺,垂柳依依,芳草边绵的远处斜横着几间茅屋,斜日余辉的映照中又飞舞着片片杏花。而天边始终没有出现女主人公所盼望的丈夫之归舟。,“一江烟水照晴岚,两岸人家接画檐”两句采用对偶的写法,从大处落笔,先描写江上之景,雾霭弥漫,烟云缭绕,再写两岸人家,鳞次栉比,画梁相接,正合乎水仙子的曲牌作法。首句画出一幅天然美景,江面经晴日照射,氤氲荡漾,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。次句“两岸人家接画檐”写出了江南地区人口稠密和繁华富庶的特点。